學友圈|微店|小程序|手機版

馬克思主義和佛教似乎沒有多少共同之處。前者是19世紀來自德國特里爾的大胡子構建的唯物主義社會經濟學理論,后者是源于在當今印度的宗教,來自一個憔悴的、平和的、令人望而生畏的人在菩提樹下的演講。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看,兩者相距甚遠,但是它們對人類處境的哲學分析的核心具有驚人的相似性。事實上,它們是如此接近以至于佛教形而上學可以與馬克思主義社會經濟哲學產生互補作用。正如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在1955年所說,“馬克思主義和佛教做了同樣的事,只不過是在不同的層次上。”
至少,從西藏的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在1993年談及他傾向于馬克思主義以來,佛教和馬克思主義有一些相同之處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所有的現代經濟學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體系建立在道德原則基礎上,而資本主義只關心收益和利潤。前蘇聯政權的垮臺在我看來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而是極權主義的失敗。為此,我仍然認為自己是半馬克思主義者,半佛教徒。
馬克思本人也了解佛教。在1866年2寫給朋友的信中,馬克思描述了他自己的打坐實踐:
(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發信站:愛思想(http://www.zvjsub.live),欄目:最新來稿 本文鏈接:http://www.zvjsub.live/data/118204.html 文章來源:愛思想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vjsub.live)。